為助力新生全面了解學院、明確專業方向、規劃學業,9月3日晚,蒙古學學院院長白秀峰、副院長小花分別以“認知專業、錨定未來”“新起點 新希望”為主題,為2025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業和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新生進行入學教育專題講座。新生輔導員徐宇梅主持講座。

白秀峰、小花分別從學院歷史沿革、專業特色、學習規劃及發展路徑四方面展開講解,為新生大學學習生活筑牢根基。白秀峰從學科內涵、培養目標及行業需求等方面進行深入剖析。她強調,專業學習要兼顧“地方性”與“創新性”,并對于新生關注的學業規劃,她提出“三階段”成長框架,一是基礎夯實期,系統學習專業理論課程,參與實踐項目,建立學科認知;二是方向深化期,通過橫向課題、校企合作等方式提升實操能力;三是成果輸出期,參與語言文學、非遺保護案例分析、政策制定研究,或通過文創設計、傳媒傳播推動非遺活化。小花指出,大學生需在自主決策、時間管理、人際互動和學習方式上完成四大跨越。她強調從“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探索問題”的思維轉變是適應大學的核心。針對學習與人際難題,她提出用SMART原則設定可量化目標,借“番茄工作法”提升效率,通過“溝通模板”化解宿舍矛盾。她以“成長型思維”收尾,鼓勵新生將挫折視為反饋,通過反思日志持續精進。

此次入學教育為新生照亮專業認知之路,明確成長方向,幫助新生快速建立對大學學習生活的認知框架。學院后續還將通過導師座談、學長幫扶等形式,助力學生走穩成長第一步。